近年来,随着申请MBA的人数激增,关于MBA的话题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密码,比如考试前、考试后、分数前、分数后、复试前、复试后等。在这些不同的准备时间节点上,我们总能在不同的信息平台上看到不同的消息。
真假无从考究,但是看了太多之后,我们最终得到的是有用的信息还是更深的焦虑,真的说不清理还是乱。
今天,我就来帮大家理一理现在很多人纠结得关于MBA的“谣言”~
谣言一:MBA不如普通硕士含金量高
要说谁是考研专业里的大冤种,那真的就非我们MBA莫属了,经常有人怀疑MBA拿的到底是不是硕士学历,批评它比普通硕士含金量低。
但是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是,在判断这个MBA项目是否是正规硕士学历时,我们需要看这个MBA是不是学历和学位都有的。
国内目前开设MBA项目,尤其是学校自己开设官网的核心MBA项目,基本都是双证齐全。
这样的就肯定是正规的硕士学历,无论到哪里,甚至用来落户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点大家可以不用担心。
其次在含金量这个问题上,MBA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针对在职人员开设的硕士专业,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非常适用于职场人用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而所谓的笔试备考“简单”,也是为了能够更加适应在职人的备考需要,让这个专业的考核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纯粹的高分决胜制。
MBA只是更加实用,一点都不好考,同时含金量也一点都不低。
再多说一句。
刚才提到有关MBA单双证的问题,除了国内教育部批准招生的管理类专硕学位外,还有很多学校会和海外学校合作办学,这些合作项目有些是双证,比如清华-康奈尔MBA项目,有些则只有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
这些项目被称为“免联考”专硕,在这之中,有一些是在教育部网站已有登记的,能够通过留服验证,属于正规项目,有一些则是非常的“鱼龙混杂”。但是这并不足以给MBA打上“有钱就能读”的标签。
谣言二: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低
大家之所以会觉得非全日制MBA的社会认可度低,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个名称之前,还有一个在职研究生存在的缘故。
这里老师要说明两点。
第一,非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存在本质区别。
现在还叫做在职研究生的,指的是不需要任何前期审核和考试,花钱就能上的,这些项目不是老师的主要负责范围,就不说了。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是需要经过一定审核,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这一类是国家承认并且教育部会颁发证书的,是板上钉钉合法合规的硕士学历。
所以大家遇到那种说交多少钱就能上清华北大,来了不用考试不用任何考核的,可要谨慎再谨慎啊!
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到底有没有区别。
先回答大家,是有区别的,但区别仅在于证书内容上有关学习方式(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叫法)一栏,会标明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同时,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出台了相关通知办法《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明确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含金量。
所以在考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这方面,大家不必因为含金量的问题而一定要选择全日制,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报考志愿以及自身条件来判断,包括是否可以脱产学习、学费负担、申请难度、是否需要应届生身份等等。
谣言三:不是名校硕士,读了也没用
最近正是23考研复试和调剂的时候,老师上网一看发现果然关于“调剂到双非院校是否要去读”的类似话题又被翻了出来且热度不低。
就说说我们考研人每年给这些网络平台带来了多少流量吧。
关于这个问题,老师的意见是要分情况来探讨。
如果你本身计划考研的目的就在于需要那个学校,或者同等级学校的学历作为职业背书,目标明确且切实可行,那么的确没有必要进行调剂,二战加油是最好的祝福。
但如果并非如此,那么老师还是推荐进行调剂,原因无他,主要是考虑到二战将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问题,以及二战是否能够实现目的等因素。
除此之外,其实无论名校还是普通院校的硕士学历,只要考上了,都是从0到1的改变,是质变。
同理,在最初开始准备报考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一味地将名校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评定报考难度和上岸几率,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来决定自己要报考的院校。
就这点而言,老师觉得正在备考MBA、MEM以及其他可以进行提前面试的同学可要比参加普通硕士考试的同学幸运多了,因为我们有多次判断的机会,可以根据面试的情况再来选择报考院校,这可比复习院校专门规定的参考书一整年的试错成本要低了太多。
所以在择校的问题上,梳理报考意愿,结合个人背景情况做出的选择进行的努力,没有高低之分。
总归一句话,考MBA能一口气提高我们的下限,但也仅限于提高下限,未来的发展仍旧是看个人能力的高低。
谣言四:联考突击备考2个月就行
管理类联考总共考两门科目:管理类综合能力和英语二。其中管综考数学、逻辑和写作,数学考的是初等数学,英语二的难度也要低于英语一的考试难度。
另外,我们就考一天。
如此看来,MBA联考的难度和普通硕士相比,可简单太多了。
这还没完,因为备考联考的同学大多是在职人员,平时都有工作任务需要完成,看到考试内容的难度是这样的情况,于是笔试的复习就一拖再拖了下去。
从而到了年底,一大堆MBA笔试3个月2个月1个月的经验贴“应时应景”地就冒了出来。
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考前冲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却绝不是最佳选择。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学霸可以突击1个月成功上岸并且分数不低,但这绝对是少数个例,并且人家私下付出的努力我们并不了解。
想想上学时候那些玩得比谁都狂结果考试高分的同学,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其次,根据我们对近几年联考真题的分析,出题老师在试遍了各种“套路”之后已经开始返璞归真,对基础类型的题目考察正在成为出题趋势。
而打基础这件事可真的就是时间和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变化。
同时作为职场人,随时要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到了年底的工作量会是什么程度,把所有复习计划放到最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有更优策略的时候将备考风险降到最低,永远是上上选。
在23级考研接近尾声,24级考研即将扬帆起航的现在,真心希望大家能避免这些错误信息的引导,并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在未来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
上一篇: 打工人的最后一搏:"MBA"
下一篇: 西安MBA培训机构排行榜!哪家最靠谱?
180-6656-6789
63357404@qq.com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交大科技园开元孵化器3B209室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